香港报导台风

更多限行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小程序
台风约克吹袭香港过程
1、约克在此期间基本静止,直至晚间,风势逐渐增强。16日03:15,天文台升级为8号西北烈风或暴风讯号,随后在05:20又改为9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讯号,并在06:45发布了香港历史上最长的10号飓风讯号,此时约克风暴中心最接近香港,位于天文台西南偏南20公里。
2、台风约克(Typhoon York)是1999年9月袭击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它在9月12日形成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海面上,并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影响了包括香港、澳门和珠江口地区在内的多个地区。台风约克于9月16日早晨接近香港,香港天文台因此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热带气旋警告——10号飓风讯号。
3、自热带风暴圆规袭港(2004年7月16日晚上7时20分香港天文台改发三号强风信号,取代八号信号)之后,香港曾有3年1个月时间没有发出过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4、飓风的范围,主要是在绕着风眼附近的环形地带,因此发出十号飓风信号是需要一股台风级数的热带气旋,在香港近距离(大约100公里)内掠过,也就是一般所谓“正面吹袭”香港。
台风荷贝袭港过程
1、月1日下午3:30,皇家香港天文台挂出1号戒备信号,此时台风荷贝中心位于香港东南偏东约780公里。当天晚上10点,风力升级,天文台改为挂出3号强风信号。信号升级与风力增强:8月2日早上7点,天文台发布8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但香港大部分地区还未感受到强烈风力。
2、中午时分,荷贝被正式提升为台风。此后,其移动速度逐渐加快,至30日,以每小时26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推进,并快速增强。7月31日早上7时半(香港时间),荷贝的中心气压降至926百帕,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约157公里,中央密闭云区直径扩大至330公里,环流范围约1110公里。
3、月29日另一次侦察得出荷贝中心气压为972百帕斯卡,持续风力达每小时约130公里,中央密闭云区直径约220公里。当天中午(世界时)荷贝被升格为台风。之後荷贝移动速度逐渐加快,至7月30日,荷贝开始以每小时26公里的速度向西北移动,并且迅速增强。
4、荷贝是纪录上少有同时影响两个大洋的热带气旋。他於7月27日(世界时)在关岛西南,约东经145度上形成,经过吕宋海进入南海前一度达至超级台风强度。荷贝在台湾及菲律宾皆有造成损失,横越南海後在广东深圳登陆,是70年代吹袭香港最强的台风之一。之後荷贝进入中国大陆,并且在广西减弱成一热带低气压。
5、月1日下午,台风荷贝在巴士海峡穿越台湾与吕宋之间,尽管风力有所减弱,但其强度依然不容小觑。荷贝在桓春半岛以南43海里掠过,当地的持续风力达到时速40海里,阵风更是高达86海里。台湾东部和南部地区遭遇了强烈的风暴和水灾,房屋和农作物遭受损害,不幸的是,一名居民因此丧生。
6、随后荷贝的移动速度再加快至每小时28海里,其中心在当日14:00抵达香港,以时速17海里的速度由东向西横越香港新界南部,然后在珠江口西岸再登陆,以每小时22海里的速度横过广东南部,在广东的37个县造成灾情,100人死亡,50,000间房屋受损。深圳亦因输电受损而停电两天。
中国气象局辟谣,台风“山竹”登陆,香港十号风球警告
1、尽管台风“山竹”并未在香港登陆,且风力也未达到某些极端情况,但香港确实发出了十号风球警告。 十号风球警告是香港天文台在台风接近或影响香港时发出的最高级别警告,表示台风中心正在或预计将在香港附近经过,风力可能达到或超过飓风强度。
2、香港历来发出的十号台风包括多个,具体有:1962年的温黛、1979年的荷贝、1982年的爱伦、1986年的韦恩、1991年的奈莉、1993年的马姬、1999年的约克、2008年的浣熊、2012年的韦森特、2017年的天鸽、2018年的山竹等。这些台风都在接近或登陆香港时,风力达到了香港天文台所定义的十号风球标准。
3、至19:00分,香港转吹西北偏北风,风力逐渐加强并维持方向,显示台风可能正面来袭。午夜后雨势不断,气压亦不断下降,天文台遂于9月2日01:58分悬出十号风球,02:10分呜炮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