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BI台风

更多限行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小程序
台风飞燕的介绍
1、2001年6月20日2时,一个热带低压在雅浦岛西北部海面上生成,并向西北偏西移动。 当日14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飞燕。 6月21日8时,飞燕在菲律宾以东洋面转为向西北方向移动。 当日20时,飞燕增强为强热带风暴。 6月23日2时,飞燕在台湾南部增强为台风。 稍后,飞燕北移并通过台湾海峡。
2、“飞燕”一名由韩国提供,常于韩国的春天出现,是一种体积细小、翼长和尾部呈叉形的飞燕,它的主要食粮是昆虫。该台风产生于2001年6月19日,6月22日登陆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沙埔镇沿海,26日完全消散。台风造成福清市损失极为惨重。
3、号台风“飞燕”于6月23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登陆,中心最大风力12级,给福建、浙江、粤东、上海、苏南等地造成大面积严重灾害。受台风影响,中北部沿海地区阵风超过12级,福州市区阵风更超过31m/s。福建省有26个县市普降暴雨,其中4个县降了大暴雨。中北部沿海海上水产养殖损失惨重。
4、该台风于9月18日在日本德岛县南部沿海登陆,当时其中心附近的风力仍有14级(42米/秒)。飞燕在9月19日变性为温带气旋,并在日本本州岛北部逐渐消散。台风飞燕对日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到9月25日为止,已确认有11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约350人失踪,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万亿日元。
第31届台风委员会命名的台风叫什么名字?
1、我国为台风组织选用的10个名字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它们分别是:龙王、悟空、玉兔、海马、海燕、杜鹃、海棠、电母、海神、风神。这些名字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蕴含着吉祥寓意,象征着自然界的威力与和谐。
2、其中“圆规”名字来自日本,意思是圆规座(星座名称),“圆规”这一名称是第4次被使用,在命名表中排在第103位。台风的名字来源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即台风)命名表。
3、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上,各成员单位也就是会受到台风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同意了台风委员会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
4、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5、台风命名大揭秘:台风命名表全解读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一直是热带气旋追踪和预警的重要环节。近日,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了最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涵盖了亚太地区的多个成员提供的建议。这些名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含义,还反映了各地的文化和传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份命名表。
台风的名来历
台风在中国古代被称作飓风,到了明末清初,名称改为台风。台风一词是英文Typhoon的谐音,其词源可追溯至希腊神话中的风暴妖魔堤丰(Typhaon)。在古代文献中,如清王士禛的《香祖笔记》中,记载了台湾的风信与大陆的海风不同,将猛烈的大风称为飓,更强烈者称为台。
台风在中国古代叫飓风,后来改叫台风。台风是英文“Typhoon”的谐音,最初源自希腊神话中象征风暴的妖魔巨人的名字——堤丰(Typhaon)。在古代,人们把每年东南沿海肆虐的大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
台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转音说”认为台风是由广东话“大风”或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还有说法认为它源自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引入的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另一种说法则与希腊神话相关。据说,台风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改称“飚风”,直至1956年,飚风才被叫做为台风。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
回顾台风名称的来历,起初在广东沿海地区,“大风”为台风的通用名称。随后,随着欧洲航海家的探索活动,粤语中的“大风”发音被音译为西方语言中的“typhoon”和“typhon”。然而,此词又重新传回了北方。北方人民由于语言习惯,对“台风”的发音没有概念,而是根据北方语言的特点,再次音译为“台风”。
求台风的名称(中文音译),如云娜麦莎
1、台风”道格“(英文名:DOUG),于北京时间1994年8月1日14时生成于北纬15度,东经144度,生成时的中心风速12米/秒,中心气压1006百帕;1994年8月13日登陆江苏如东。
2、台风委员会命名表目前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这些名字大多都具有东南亚特色,像中国的悟空、电母等。
3、台风麦莎(英语:Typhoon Matsa;菲律宾命名:Gorio;台湾译名:马莎;国际编号:0509;JTWC编号:09W)是200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2005年8月1日在菲律宾东方的海面上形成。台风行经台湾东北之后,在中国浙江登陆,并继续北上至江苏及山东,转化为温带气旋。
4、当遇到造成重大损失的台风,如“麦莎”,该名字会被撤销,并由原提供地区替换。